上小朋友國語課的時候,不會特別去強調那是什麼修辭,有個很大原因是,是我沒有確實弄清楚。我參考了「翰林出版社」的參考文件,整理了如下。
然後我的疑問冒出來了,真的要讓小朋友學這些嗎?那不是太可怕了嗎?
如果是我,我頂多是讓他們知道有這麼一件事,其他的就隨緣了。
轉化
-
描述一件事物時,轉變其原來性質,使它成為另一種本質完全不同的事物,再加以形容的修辭法。可分為擬人化、擬物化、形象化三種。
-
例句
- 想把答案啄出來。(擬物化)
- 我看見滿田的稻穗,唱出金燦燦的歌。(擬人化)
- 它不僅是一棟會呼吸的房子,還能運用「綠色魔法」節能減碳,真是太神奇了!(擬人化)
- 微風吹來,潔白的油桐花化身美麗的舞者踮起腳尖,跳哇跳,轉哪轉,落在我的手上,散發出淡淡的香氣。(擬人化)
- 枝頭上的油桐花聽了,也忍不住點點頭,開心的跳起舞來。(擬人化)
- 我不斷的努力,相信終有一天,機會會來敲我的大門。(擬人化)
- 捕捉日月潭最美的景色。(形象化)
- 為這趟單車旅行畫下完美的句點。(形象化)
- 更可為自己的身心健康加分。(形象化)
-
類疊
-
同一個字詞語句,接二連三反覆使用的修辭法。可以強調語意,可以貫串文意,也可以使語言富有節奏感。可分為疊字、疊句、類字、類句四種。
-
例句
- 雄赳赳,氣昂昂。(疊字)
- 巡過來,巡過去。(疊句)
- 踩呀踩,啄呀啄。(疊字)
- 哥哥一邊說,一邊敏捷的鑽出樹洞。(句子結構相似,詞語略有不同,可視為類句)
- 經過竹林,穿過田野,路過農舍。(類句)
- 我悄悄的說。哥哥又驚又喜的看著我,帶我快步穿越長長的通道。(此句較長,重複性不明顯,歸類較為牽強)
- 阿里棒棒!阿里棒棒!(疊句)
- 請天神賜給我們豐足的阿里棒棒,請天神保佑我們出海時順利平安。(類句)
- 不貪求、不剩餘。(類句)
- 時候未到!時候未到!(疊句)
- 花好漂亮,茶好好喝。(類句)
- 不夠,不夠。(疊字)
- 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類句)
- 等待呀等待。(疊字)
- 悄悄飛進洞裡。(句子重複,可視為疊句)
- 扇子借我使使。(疊字)
- 敲敲又打打。(疊字)
- 我敲!我打!我再踢!(類句)
- 這麼小小一把扇子。(疊字)
-
映襯
-
把兩種不同的,特別是相反的觀念或事物放在一起比較,使得語氣增強、意義明顯的修辭方式。
-
例句
- 老祖母常常告訴我一些名人的故事,還買了文房四寶,要我寫字,做一個有用的人。不過,我的志向和祖母的期待並不相同。(呈現「志向」與「祖母的期待」不同)
- 就在歡呼與掌聲之中,我這個英雄被祖母抓個正著,只能縮著脖子連聲求饒。(呈現「英雄」的歡呼與「求饒」的反差)
- 他一直想畫出一幅好的作品,但畫布和顏料都蒙上了一層灰,卻始終找不到好的題材。(呈現「想畫好作品」與「找不到好題材」的落差)
- 為了救別人而犧牲自己。(呈現「救別人」與「犧牲自己」的對比)
- 雖然我的力量很小,但助人的心,卻能給人帶來無比的溫暖。(呈現「力量很小」與「溫暖無比」的對比)
-
譬喻
-
找出與所要描寫的對象有類似特點的人、事或物來做比方,加以說明,使文章內容表達得更具體、更生動的修辭方式。可分為明喻、隱喻、略喻、借喻四種。
-
例句
- 我常常做夢,夢見自己擊出一支漂亮的全壘打,像「大力水手」吃了菠菜一樣,反敗為勝。(明喻,有「像」字)
- 我的祖母,早不來,晚不來,這時候氣喘如牛的跑來了。(明喻,有「如」字)
- 騎在車道上,如同在水面上行走,十分特別。(明喻,有「如同」二字)
-
設問
-
不採用「敘述句」,故意改用「問句」來引起讀者注意的修辭法。
設問包括:
疑問,表示心中真有疑問;
激問,表示答案在問題反面,也就是明知故問;
提問,表示問題之後,附有答案,也就是自問自答。-
例句
- 我心想,這棟建築究竟有什麼神奇的地方呢?(疑問)
- 忽然,一道巨大的黑影閃過眼前,我嚇得往後跳,這是什麼?竟然跑得比哥哥還快。(疑問)
- 哥哥到哪去了?(疑問)
- 四月有個令人期待的日子,學校會舉辦有趣、歡樂的活動,這是哪一天呢?就是四月四日兒童節。(提問)
- 你知道嗎?世界各國的兒童節並非都在同一天,慶祝這個節日的方式也不相同。(疑問)
- 你可以想一想,能給這些小朋友什麼樣的祝福呢?(疑問)
- 站在打擊位子上,不得揮棒,到底還能做什麼呢?你猜對了,等四壞球保送。再不然,觸身球保送也可以。(提問)
- 你猜我看到了什麼?天哪!我的祖母。(提問)
- 這下該如何是好?(疑問)
- 有這麼神奇的扇子嗎?(疑問)
- 那麼真扇在哪兒?(疑問)
- 這麼小小一把扇子,搧得了八百里長的大火嗎?(激問)
- 大王,您離家太久,忘記了嗎?(激問)
- 誰是你的嫂嫂?(疑問)
- 這下搧不動了吧?(激問)
- 「窗外,最後一片葉子,為什麼沒有掉落,妳知道原因嗎?」(疑問)
- 大家有沒有幫助過別人的經驗?(疑問)
- 當你幫助了別人,是不是也會得到一些收穫呢?(疑問)
-
頂真
-
用上一句的結尾,作為下一句的起頭,使鄰接的句子頭尾蟬聯,有上遞下接的趣味。
-
例句
- 妹妹,你在這裡等我,我去找食物給你吃。(我字頂真)
- 期待天神再賜予,賜予下一個豐收的捕魚季。(賜予二字頂真)
- 阿公指向前方,帶我們沿著步道往上走。走了一段路,過了幾個彎。(走字頂真)
- 我常常做夢,夢見自己擊出一支漂亮的全壘打。(夢見二字頂真)
-
摹寫
-
描寫人物或現象時,加入聲音、顏色、形體、情狀的各種感受,來描繪形容的修辭技巧。摹寫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感受。
-
例句
- 我撥了撥哥哥的尾巴,傍晚橘黃色的夕陽穿過樹洞的縫隙,照在黃黑相間的尾巴上,真美。(視覺摹寫)
- 原本起起伏伏、蒼翠的山坡,出現了一條筆直的灰色區塊。(視覺摹寫)
- 咕嚕咕嚕,肚子又叫了。(聽覺摹寫)
- 三月的蘭嶼,一艘艘拼板舟並列海邊,頭戴銀盔的達悟勇士,朝向大海高舉雄雞。(視覺摹寫)
- 八月的蘭嶼,一串串飛魚張掛屋前。(視覺摹寫)
- 到達山林的入口處後,我看到好幾棵高大的樹,開滿了白色花朵,一簇簇,一球球。細碎的白花隨風飛舞,輕輕落下……。(視覺、觸覺摹寫)
- 祖母怒氣沖沖的站在本壘板上,一手插著腰,另一手指著我。(視覺摹寫)
- 穿越透著天光的樹林,車道突然拉得筆直。(視覺摹寫)
- 她張著大大的眼睛望著窗外,發現不遠處有一株常春藤,張開掌狀的、深綠色的葉子,緊緊的貼著一面磚牆。冷風中,葉子穿過層層薄霧,一片片輕飄飄的落在地上,常春藤上只剩下五片葉子了。(視覺、觸覺摹寫)
- 風雨來臨的那一天,窗外強風呼呼的吹著。(聽覺摹寫)
-
雙關
-
一個字詞或語句同時兼有兩種不同事物或意義的修辭技巧,稱為雙關。
-
例句
- 牠們「呷呷呷」的叫,吃掉田裡的小害蟲。牠們「甲甲甲」的叫,喚出一根根好稻禾。(「呷」與「甲」同音,分別指鴨子叫聲和稻子長出)
-
感嘆
-
當人遇到喜、怒、哀、樂之事,常會以呼聲來表達情感。這種以呼聲表露情感的修辭法,叫做感嘆。
-
例句
- 啊!那是稻間鴨歡喜種出的鴨間稻!(喜悅)
- 我的媽呀!是支全壘打。(驚訝)
- 天哪!祖母已經站在本壘板上等我了。(驚訝)
-
排比
-
運用結構相似、詞性相近的語句,接二連三的表達相關內容的修辭方式。
-
例句
- 經過竹林,穿過田野,路過農舍。(結構:動詞+名詞)
- 穿著大紅衣服的中國娃娃、戴著頭巾的印度小孩、泡泡袖上有著美麗圖案的羅馬尼亞小姑娘。(結構:動詞+形容詞+名詞+的+國家+名詞)
-
誇飾
-
故意採用誇張的言詞,來形容事物的修辭方式。
-
例句
- 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形容非常有名)
-
對偶
-
文句中上下兩句字數相等,彼此相對,詞性也相同。
-
例句
- 頭戴圓頂帽,腳穿燈籠褲。(字數相等,詞性相對)
-
層遞
-
凡要說的有兩個以上的事物,又有大小輕重等比例,而且比例又有一定秩序,依序層層遞進(或遞減)的修辭方式。
-
例句
- 一搧熄火,二搧生風,三搧可下雨。(數量由一到三遞增,效果也隨之增強)
-
呼告
-
先呼叫對方,以引起對方注意,再告訴他要說的事情,稱為呼告。
-
例句
- 阿里棒棒!阿里棒棒!(直接呼叫對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