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日記有困難,三大方向可參考

最近讀了 朱騏的職場上班族的寫日記技術指南 中的一篇文章,主要是在鼓勵與教導大家寫日記,以下是將文章內容整理之後的筆記。

作者表示「寫日記」其實是一種門檻超低的思緒整理法。

因為不用給別人看,只寫給自己看。所以不用想太多,也不用擔心寫得好不好。

而一般人講到寫日記,便開始腦袋空白,根本不知道要從哪開始寫!

於是他提供了這三個方向,來幫助大家。

  1. 你最近解決的一個問題
  2. 把整個處理流程記下來:

    • 問題是什麼
    • 當時怎麼發現的
    • 嘗試了哪些方法來處理
    • 最後是用什麼方法怎麼解決的
    • 這點很有價值!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我們的大腦很容易忘記細節……解決問題的當下會覺得「這個解決方法,我一定記得住!」
      但只要過了一週,之後遇到了相同的問題,我們很可能又得重新摸索一次。
      可是,若我們記錄下來的時候,未來再遇到同樣的情況時,只要直接翻出來參考就好。

  3. 你還沒解決的卡關問題
  4. 可以記錄最近或是一直未解決的問題,有三個重要原因:

    • 首先,寫下來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楚地定義問題。
    • 很多時候,當我們開始寫下一個問題時,反而更容易看清楚問題的核心在哪裡。

    • 其次,寫下來可以減弱心理負擔。
    • 未解決的問題如果一直放在腦中,會激發我們的心力。寫下來就像是把問題「暫存」在紙上,讓大腦可以先放下。

    • 最後,這些記錄就會變成你的「問題資料庫」。
    • 當你解決了類似的問題之後,回頭看這些記錄,更容易發現自己的成長統計。

    我們可以透過一面寫、一面梳理思緒。在書寫的時候,通常腦中會跳出兩三個「可以試試看的下一步」的想法。這比自己一直在腦子裡想太多了!

    而且,因為寫下來…我們容易才看清自己的盲點,也更容易踏出第一步。

    而對於每一個未解決的問題,自己一定要試著寫下「下一個小行動」。

    為什麼要這麼做?
    因為只有採取行動,問題才有機會解決。光是抱怨或擔心,問題永遠都會停在原地。

    例如,如果遇到「每天早上都賴床」這個問題。

    • 不好的記錄方式:
    • 「我每天都賴床,好煩喔!」

    • 好的記錄方式:
    • 問題:每天早上都賴床
      小行動:明天試試「把手機放在離床 3 公尺遠的地方」

    寫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原則:

    • 行動要具體:
    • 不是「改善睡眠品質」,而是「把手機放在 3 公尺外」

    • 行動要小:
    • 複雜的行動很容易放棄,小到「明天就能做!」

    • 行動要具體可測量:
    • 要能明確知道「有沒有實現」

    這樣的記錄方式,才能真正幫助我們一步步解決問題。

     

  5. 讓你情緒波動的事件
  6. 寫下讓自己情緒波動(煩、氣、委屈,還是開心到爆)事件的好處在於:

    1. 暫時可以讓自己平靜一下
    2. 幫助自己找出情緒的原因
    3. 看完之後,常常會發現當時的想法其實有點誇張

     

    作者表示,他常用的情緒記錄方法,寫的時候,試著分開來寫三部分:

    1. 調查: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2. 優勢:你想感受什麼?
    3. 收穫:我從這次的事件中收穫了什麼?

    這樣寫的好處是,我們不單純是在發洩情緒。也趁機思考一下,是不是有具體可以改善的點。

參考資料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