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課綱社會第二階段(國小中年級)重點整理

寒假開學前曾參加社會領域共備研習,突然驚覺自己對於社會科12年課綱部份完全陌生,又由於自己時間委實有限,所以就先就第二學習階段(國小中年級)進行研讀與整理。

十二年課綱主要是針對學習表現學習內容進行規範。

學習表現

社會領域學習表現的構面及項目共同架構如下:


  1. 理解及思辨
    1. 覺察說明
      • 1a-Ⅱ-1 辨別社會生活中的事實與意見。
      • 1a-Ⅱ-2 分辨社會事物的類別或先後順序。
      • 1a-Ⅱ-3 舉例說明社會事物與環境的互動、差異或變遷現象。
    2. 分析詮釋
      • 1b-Ⅱ-1 解釋社會事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3. 判斷創新
      • 1c-Ⅱ-1 判斷個人生活或民主社會中各項選擇的合宜性。
  2. 態度及價值
    1. 敏覺關懷
      • 2a-Ⅱ-1 關注居住地方社會事物與環境的互動、差異與變遷等問題。
      • 2a-Ⅱ-2 表達對居住地方社會事物與環境的關懷。
    2. 同理尊重
      • 2b-Ⅱ-1 體認人們對生活事物與環境有不同的感受,並加以尊重。
      • 2b-Ⅱ-2 感受與欣賞不同文化的特色。
    3. 自省珍視
      • 2c-Ⅱ-1 省思個人的生活習慣與在群體中的角色扮演,尊重人我差異,避免對他人產生偏見。
      • 2c-Ⅱ-2 澄清及珍視自己的角色與權利,並具備責任感。
  3. 實作及參與
    1. 問題發現
      • 3a-Ⅱ-1 透過日常觀察與省思,對社會事物與環境提出感興趣的問題。
    2. 資料蒐整與應用
      • 3b-Ⅱ-1 透過適當的管道蒐集與學習主題相關的資料,並判讀其正確性。
      • 3b-Ⅱ-2 摘取相關資料中的重點。
      • 3b-Ⅱ-3 整理資料,製作成簡易的圖表,並加以說明。
    3. 溝通合作
      • 3c-Ⅱ-1 聆聽他人的意見,並表達自己的看法。
      • 3c-Ⅱ-2 透過同儕合作進行體驗、探究與實作。
    4. 規劃執行
      • 3d-Ⅱ-1 探究問題發生的原因與影響,並尋求解決問題的可能做法。
      • 3d-Ⅱ-2 評估與選擇可能的做法,嘗試解決問題。
      • 3d-Ⅱ-3 將問題解決的過程與結果,進行報告分享或實作展演。

學習內容

社會領域學習內容的構面及項目共同架構如下:


  1. 互動與關聯
    1. 個人與群體
      • Aa-Ⅱ-1 個人在家庭、學校與社會中有各種不同的角色,個人發展也會受其影響。
      • Aa-Ⅱ-2 不同群體(可包括年齡、性別、族群、階層、職業、區域或身心特質等)應受到理解、尊重與保護,並避免偏見。
    2. 人與環境
      • Ab-Ⅱ-1 居民的生活方式與空間利用,和其居住地方的自然、人文環境相互影響。
      • Ab-Ⅱ-2 自然環境會影響經濟的發展,經濟的發展也會改變自然環境。
    3. 權力、規則與人權
      • Ac-Ⅱ-1 兒童在生活中擁有許多權利(可包括生存權、學習權、表意權、隱私權、身體自主權及不受歧視的權利等)與責任(可包括遵守規範、尊重他人或維護公共利益等)。
      • Ac-Ⅱ-2 遇到違反人權的事件,可尋求適當的救助管道。
    4. 生產與消費
      • Ad-Ⅱ-1 個人透過參與各行各業的經濟活動,與他人形成分工合作的關係。
      • Ad-Ⅱ-2 人們透過儲蓄與消費,來滿足生活需求。
    5. 科技與社會
      • Ae-Ⅱ-1 人類為了解決生活需求或滿足好奇心,進行科學和技術的研發,從而改變自然環境與人們的生活。
    6. 全球關連
      • Af-Ⅱ-1 不同文化的接觸和交流,可能產生衝突、合作和創新,並影響在地的生活與文化。
  2. 差異與多元
    1. 個體差異
      • Ba-Ⅱ-1 人們對社會事物的認識、感受與意見有相同之處,亦有差異性。
    2. 環境差異
      • Bb-Ⅱ-1 居民的生活空間與生活方式具有地區性的差異。
    3. 社會與文化的差異
      • Bc-Ⅱ-1 各個族群有不同的命名方式、節慶與風俗習慣。
      • Bc-Ⅱ-2 家庭有不同的成員組成方式;每個家庭所重視的價值有其異同。
  3. 變遷與因果
    1. 環境的變遷
      • Ca-Ⅱ-1 居住地方的環境隨著社會與經濟的發展而改變。
      • Ca-Ⅱ-2 人口分布與自然、人文環境的變遷相互影響。
    2. 歷史的變遷
      • Cb-Ⅱ-1 居住地方不同時代的重要人物、事件與文物古蹟,可以反映當地的歷史變遷。
    3. 社會的變遷
      • Cc-Ⅱ-1 各地居民的生活與工作方式會隨著社會變遷而改變。
    4. 政治的變遷
      • 【本項目於第三學習階段學習】
    5. 經濟的變遷
      • 【本項目於第三學習階段學習】
  4. 選擇與責任
    1. 價值的選擇
      • Da-Ⅱ-1 時間與資源有限,個人須在生活中學會做選擇。
      • Da-Ⅱ-2 個人生活習慣和方式的選擇,對環境與社會價值觀有不同的影響。
    2. 經濟的選擇
      • Db-Ⅱ-1 滿足需要的資源有限,在進行各項消費時要做評估再選擇。
    3. 參與公共事務的選擇
      • Dc-Ⅱ-1 班級與學校公共事務的安排,可以透過師生適切的討論歷程做出決定。

又,在實施要點中,課程發展部份,第五條,社會領域可結合其他部定領域學習課程或校訂課程,將本領域學習融入整體學校本位課程發展。

以及,教材編選部份,第八條,國小之教材編選或教科用書編寫採領域統整課程設計,除應選擇合適之主題以發展統整性教材外,每一個單元至少設計一項探究活動,每學期另需統整該學期所學內容,至少規劃一個主題探究與實作單元

引起我的大注意,尤其是「探究活動」,更是令我感到「芒刺在背」,因為我真的不懂呀。(內心OS: 這是要害死人的嗎?)

最後,更令我訝異與覺得不可思議之處,整個社會課綱的發展委員,全部委員有 84 人,其中國小部成員僅有 3人(包含 1 退休校長)。教師代表全部有 39 人,其中國小部成員有 3人(包含 1 退休校長)。

若以實際授課時間來看,三年級到12年級,有 4/10 部份的歲月,成員比例竟然如此相差懸殊,3/84, 3/39 這比例太刷新我的三觀了!

難怪社會課綱在國小部份,我一直覺得太難,與學術化,大人來學都還不一定能到達目標,現在竟然要求小孩要學會?這些大人物成員們是不是只是想當然爾的一味要塞入他們認為重要的東西,而忘記了小孩子的成長歷程是循序漸進,這真是太詭異的感覺了。


待詳讀相關文章:【社會】當探究與實作遇上新課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